病理老化Dr. Jane W. Lee
病理(態)老化(pathological aging)為最劣等的老化狀態。指老人受到疾病侵害的老化過程。
老化的影響層面
老化的影響層面廣泛,在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等方面,常因衰退而導致功能下
降與喪失。
一、生理方面:
常見的機能缺損(physical impairment)可依系統分為幾大類:
1.骨骼肌肉系統:關節周邊組織骨化、鈣化、彈性(flexibility)降低、骨質酥
鬆、肌肉萎縮、肌力下降。
2.呼吸循環系統:呼吸效率降低;血管壁彈性降低、心輸出量下降。
3.神經系統:神經傳導速度下降、神經傳導物質濃度降低。
4.消化泌尿系統:腸胃蠕動減慢、吸收功能降差;腎臟過濾功能下降、男性攝
護腺腫大、膀胱儲尿量降低。
5.代謝內分泌系統:消耗熱量降低、荷爾蒙分泌改變、自體免疫功能上升。
6.感覺功能:視力常有遠視、老花眼、白內障等問題,導致視力下降;聽力下
降;感覺方面,對於溫覺、震動覺、運動覺變差。
力常有遠視、老花眼、白內障等問題,導致視力下降;聽力下
降;感覺方面,對於溫覺、震動覺、運動覺變差。
二、身體功能與心理影響,包括兩方面:
1.日常生活功能(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, ADL):吃飯、上下床或椅子、穿衣服、上廁所、洗澡、室內行走等。
2.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(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, IADL):購買日常物品、處理個人金錢、獨自坐車外出、在家或附近做粗重的工作、清掃等輕鬆家事、打電話、發現失能或身體功能受限。
以上的功能的損傷,常伴隨接踵而來的失能(disability)問題。如:肌力、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下降,導致行動能力、行走速度與穩定性下降;因心肺耐力與整體肌力變差,故對活動耐受性降低;感官系統敏銳度下降,故自我保護能力降低、對危險警覺性降低等等,使其在日常生活功能獨立性降低,需部分至完全仰賴他人照顧。
心理上老人的依賴,有些個性較獨立的,或晚輩不能協助的老人,日常生活功能、或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減低,伴隨而來的失能,就需要社會的溫暖付出了。
三、社會角色 隨著老化 常伴隨情緒層面的改變
社會角色隨著老化而轉變:從照顧者、生產者轉變成被照顧者;對於社會活動參與(participation)亦下降。
又因為年紀變大,常伴隨情緒層面的改變,例如:較多的負面情緒以及憂鬱的狀態。可見整體健康表現,皆會隨著老化而有衰退情形。台灣約有9%的老年人表示生活需要他人協助。
可能顯示疾病的問題 (應尋求治療)
突然出現眼痛、眼紅及急劇視力衰退──可能是青光眼
視力衰退不能通過眼鏡而糾正──可能是白內障
聽覺突然減弱 有分泌物從耳孔流出──可能是中耳炎或外耳炎 手腳(尤其是一邊)突然失去感覺或軟弱無力──可能是中風 若小量活動(如平路步行)即會引致顯著的氣喘,或有喘鳴──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、心臟衰歇等問題的徵狀 大便習慣明顯轉變,例如持續反覆地便秘或/與肚瀉 大便出血或有黏液──可能是腸癌 排尿時感到困難或疼痛──可能是尿道發炎 (男性)小便不暢順、小便後仍感覺有尿液剩餘在膀胱或滴尿──可能是前列腺增生 認知能力衰退,例如不能計算和作邏輯思維、在熟識的街道迷途──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病徵 嚴重或持續的關節痛楚 關節變形 其他常見的老人疾病 一、老年人的十大死因 1.惡性腫瘤、 2.心臟疾病、 3.腦血管疾病、 4.糖尿病、 5.肺炎、 6.腎臟疾病(腎炎、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)、 7.事故傷害、 8.慢性肝病及肝硬化、 9.高血壓性疾病、 10.呼吸系統疾病(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氣喘) 以上多屬於「慢性疾病」,除了導致死亡,病程長的特性,容易造成長期身體損傷與失能,在生活安排、自我照顧能力程度等可能都會出現程度不等的障礙,影響各個活動參與。 台灣地區老年人有罹患一項以上疾病者達76.06%,而老年人罹病率亦高達81.8%,亦發現慢性病在老年人十分普及的性質。罹病疾病狀況不但是死亡率的指標;並且影響老人的健康與醫療。 二、其他疾病 1.皮膚變化 2.神經系統變化 3.心血管系統變化 4.骨骼肌肉系統變化 5.胃腸道系統變化 6.呼吸系統變化 7.泌尿生殖系統的變化 8.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9.感覺系統的變化 10.老人與代謝疾病、老人與糖尿病。 老人家確實需面對一些狀況;如:健康不佳、老花眼、白內障等視力障礙 ,或其他身體功能受限,失能等狀況,對上述因歲月帶來的病理老化的病患或家人,給於最大協助與慰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