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的博雅教育  Dr. Jane W. Lee


博雅主義 (Liberalism)教育思想


博雅主義者主張探究知識、追求真理和實踐真理的教育,以培養善良、有道德的人。





中古時代


基督教課程有博雅學科:


1.三藝 (文法、修辭、邏輯)


2.四科 (數學、幾何、音樂、天文)


 文藝復興時代


文藝復興時代的博雅思想教育家,則宣揚喚醒大自然、喚醒人世間一切生命之物,也對藝術與文化給予高度評價。


啟蒙時代


啟蒙時代,康德、黑格爾等人,更肯定研究博雅學科的重要價值。 雖然博雅教育早期是針對貴族等菁英者的教育。

今日


強調知識解放的教育和培養自由思考之一般人民教育。



 




博雅教育的過程是:


一個概念和理論的理解過程,根據伯拉圖的觀點,「辯證法」(Dialectic),是達到掌握理論知識最完美的方法,透過對話,人們可以澄清各種概念的真意。


批判性閱讀和討論經典,是博雅教育特別強調的一種學習方式,而在此教學過程中,教師既是學習者,又是探索者。


博雅教育可以擴大人的經驗範圍,使人達到以下幾個目的


1.感受到人有至高無上的尊嚴。


2.形成對自我的完美概念。


3.充分利用閒暇時間。


4.提高公民參與及管理社會的質與量。


 教會的博雅教育


人可以經由批判性思考的引導,轉換觀察社會和世界的觀點,也可以在各種知識經典的閱讀與思辯過程中,得到理性能力的啟蒙。


此外,博雅教育也幫助教會開發了社區民眾,利用休閒時間的能力,藉由創造力的啟發和心靈的陶冶,可以充實人們生活的內涵,甚至提高參與公民社會相關活動的能力。


追朔社區教育理論淵源,來自四大成教思想,以及二終身學習理論與社區主義,即:

一、人本主義教育思想,


現代人本主義者關注的是培養具有完美人格的人,尤其強調注重人的情感領域。

1.強調人性本善。


2.重視人的自由與自主能力。


3.尊重人的個別性與發展潛力。


4.指出「自我」是人的中心,人可以實現自我價值。


5.追求自我成長、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。


6.認為「行為」是經由選擇性「感知」的結果。


7. 注重自我和對別人的人道責任。

人本關懷是一種對人類處境與發展前途的深層關心,是一種對理性與道德意識的普遍關注,也是一種對基本人權與學習機會的全面關懷。尊重生命、關懷生命與人類社會,乃是人本精神的具體實現。


基督教教育對「成人」學習潛力,給以肯定和開發,使成人學習者重拾學習的信心和勇氣,人們不但從學習增進自我實現,也擴及到對他人和社會的人道責任。


二、博雅主義教育思想,


三、進步主義教育思想, 進步主義教育思想,是一種強調改變與進化的思想,淵源於:


1.希臘時期的變化觀念


2.啟蒙時代的進步思想


3.達爾文的進化論


4.近代美國學者杜威 的實用主義。

杜威指出:教育是經驗的改造與重組過程,也是社會改革的重心。自此,教育的觀點擴大,教育的方法也更新。


實用主義,重視生活經驗和從做中學的活動,關心知識智慧所具有的創造性角色,更強調民主的價值和生活方式。


進步主義教育學者,非常重視教育和社會的關係,並指出教育是社會改變的工具。


杜威認為教育只有紮根於民主,才有可能興旺發展,而民主也只有在一個真正的教育環境中,才有可能存在。


四、激進主義教育思想


激進主義教育思想主要淵源於無政府主義和馬克斯社會主義。


弗雷勒把教育,當作社會、政治和經濟改變的工具。


他的人性觀指出:人是主體、不是客體,人創造文化和歷史的能力有別於動物,因此,人具有反省與轉化的力量。


弗雷勒認為第三世界最大的特徵是社會、政治和經濟壓迫,形成了各種矛盾現象,這與自由、責任和具正的人性化概念相抵觸,唯有「革命教育學」才能解決這些問題。而革命之前的行動,需要經由意識的喚起,也就是「意識化」,以徹底揭露非人性的社會結構,號召人們去創造一些新的現實。唯有如此,人才能獲得解放,社會結構才能改變,最後達成具有「人性化」的社會 。弗雷勒指出:傳統的教育乃是一種填鴨的「囤積教育」(banking education),使學習者失去自由和自主。


為了改善這種教育缺失,他提出了「提問題教育」(problem-posing education)和「對話教育」 (dialogic education)。提問題的教育,是基於相互尊重、溝通與合作。


對話教育則透過文化狀況的考察,師生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對話討論,除了認識所處文化的困境,也瞭解困境的原因和擺脫的方法,因此,也是一種「追求自由的文化行動」。


五、終身教育理論


終身教育的理念自古即有之,不過真正推動終身教育理念,並使之制度化,則是1960年代以後的事。

1965


12月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,在巴黎,召開第三屆國際成人教育會議,開宗明義的指出:

人的一生,從出生到死亡之間,所實施的教育過程,就是一種整體而統整的教育過程,此為終身教育的理想


終身教育的內涵應,包括︰


1.終身學習是一生的學習,故沒有「人」、「時」、「地」的限制。


2.終身教育實施是由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統整的進行。


3.終身教育的教育措施,必須顧及各年齡層之實際需要,但各階段的教育並非獨立實施,而是有一統整的規劃。


4.終身教育的目的在於協助個人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。終身教育常與終身學習相提並論,終身教育是從教育機構的角度,終身學習則是以學習者個人的角度。


教會在終身教育體系中,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個人在兒童主日學期,就與教會發生互動,而教會,在個人生活的專業與通識領域中,均持續發揮其教育功能。


六、社區主義。 

社區的概念,自古即有,社會學家,涂爾幹,首先將社區以「連帶」(solidarity)關係進行分析,指出古代社區是一種「機械連帶」,居民生活在具有高度同質性的社會中,社會的價值和行為融洽一致,人們重視價值和親戚關係,因此,社會的約束力也較強。


現代社區則不然,它強調的是一種「有機連帶」,由於高度分工的結果,每個人都變得特殊化,並缺少同質性,人的相互依賴度相對增強,相互合作成為必須。


社區的概念整合了全體成員的感覺、思想、傳承、承諾等,可在地方、宗教、國家、種族、職業等各種形式中成立。今日的社會要重建社區的基礎,首在居民共同意識的建立


以上六社區教育理論,教會有所據,宜策畫大規模的參與策略,思考教會與社區如何聯結,關懷,參與社區建造,自然吸引社區居民認識教會為社區做些甚麼,繼而參與更多教會活動,達成社區教會化願景!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newanglee 的頭像
    janewanglee

    janewanglee的部落格

    janewang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