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族群會愈來愈多 Dr. Jane W. Lee
一句諺語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從前古人壽命是很少超過七十歲
的。由於醫療衛生的進步,使得壽命週期延長,以台灣乃至於全
世界,平均壽命已到了七十到八十歲;七十歲不再是高齡,也不
少,故高齡族群會愈來愈多。
二次世界大戰後嬰兒潮造成人口的快速增加,六十年後的現在,
這些嬰兒潮的嬰兒也將進入高齡族群,使得人口高齡化更加嚴重。
從西元1994年老年人口的7%,正式進入老年化的社會,預估西元
二○二○年老年人口會加倍到14%,西元 二○三六年老年人口將
再增加至21%。台灣生育率的下降,依據人口學者的推計,如果
生育率維持低水準,台灣的人口很快就會轉為負成長,屆時台灣
人口的老化狀況,將迅速惡化。
人口的快速增加,與高齡族群相關的任何議題,無論是財經、人際
關係,都會成為當時最主流的社會、政治、經濟主題。
老年(65歲以上),勢必在消費市場上產生重大的革命;更甚者,
他們對國家、經濟所產生巨大的影響,更將一改過去老年人的頹
勢,成為主宰二十一世紀的「新老年」強勢族
群。
以下的五項重要因素,將重塑市場供需的現象:
1.慢性病的出現令人憂心,因此竭盡一切可能來延緩肉體的老化。
2.對部分人士而言,由於賺錢能力、繼承財產與投資收益漸增,
因此可自由運用的金額也跟著增加。
3.進入成年的新階段,如空巢期、照養父母期、含飴弄孫期、
退休期、鰥寡期,以及重回職場期,每一階段皆別具挑戰與機會。
4.獲取身外之物的心理,轉變為渴望購買幸福美滿的體驗心態。
5.由於生活型態複雜,有錢沒錢都照樣無閒。
現在最刻不容緩的任務,就是為高齡者量身訂作行銷策略與商品。
高齡社會(Aged society)的老年人們抱持的是積極性、建設性
心態與作為,或者是消極性、破壞性心態與作為,將是整個國家
社會絕處能否再生或就此衰敗的關鍵所在。

高齡社會處理不好的話,會引發整個國家社會活力的衰退與老化、
會弱化整個國家社會的生產力與競爭力、引發社會倫理、人性至
善的崩盤---老者貪得無厭、年輕的「棄之不顧」。
「老年」是指人的生命階段,經歷時間累積到某種程度,其生理
機能出現某種程度的退化,適應社會的能力與體能的負擔產生了
差距,稱之為老年。
老年的特徵包括
生理上身體萎縮、機能衰退如視茫、重聽、齒牙動搖等;在
心理上則慌張、多疑、自私、恐懼等,生活步調減緩、食慾降
低、頻尿等狀況。
「老人」則是對人生邁向老年期的人群的概稱。所謂「老人」是
老年人的通稱。
「老人」的名詞,隱含以往對於生理機能衰退、無法有效率生產、
依賴性強等概念,即使的中壯年的人們被冠以這樣「老」的名詞,
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。
最容易的分法是以年齡為指標。其界定可從
不過年齡上的老人標準亦隨著時代醫藥科技的發達,人類壽命的
延長而改變。
對於「老」的解讀,其概念通常包括老者、老化、老年、老人
四個概念。
老人學」是ㄧ門理論科學,更是ㄧ門實務科學,所以結合理論與
實務,是了解與學習「老人」最好的一種方法。近年來,因為
老年人口的增加,家庭結構改變,所以學習老人學的人越來越多。
早期各國對高齡者教育的名詞多為「老人教育」,
「高齡者」的一詞,較不含有極端生理界定的概念,也因應各國
對於終身學習的推廣有了較為廣泛及尊重的看法。到了某個年紀
不得不承認地心引力的厲害,器官樣樣俱在,只是都下垂,
所謂的:「萬般皆下垂,唯有血壓高。」
老年人能夠適應時代,能夠在這科技一日千里瞬息萬變的洪流中,
參與社會活動,並能使老人協助自己,進而能利用其豐富的人生
經驗與能力,投入社區服務,則有賴教育的實施安置。
老人學是跨領域的知識,包括健康、心理、社會與政策,各領域
之間較少互動與連結,故整合老人學四大主要領域,包含社會、
心理、生理及政策科學可以達到以下目的:
1.建立全人觀。
2.整合不同領域的基本知識概念。
3.建立與其他學門共事之基礎。
4.增進學術整合理論突破之潛能。

社會老人學(Social Gerontology)包括:
有關老化的教學;提供從事有關老化和服務老人之人,具有專業
和半專業知能的預備教育。在晚年,可以透過選擇性策略來維持
若干能力,使其不致於衰退。老人之所以失去尊嚴,一半是由於
健康衰頹,不能擔任重任,一半由於知識落後,不能跟上時代,
因此,學習新知,似乎是老人充實個人內涵的主要途徑。
老年是成人期的後一個階段;
每一個年齡層生命期的轉換,都有社會所賦予他的發展任務。
老年人應有的發展任務為:
(1)能夠調適逐漸老化的身體和健康
(2)能夠適應退休和減少經濟收入的生活
(3)能夠適應喪偶的生活
(4)參與一個親和的老年團體
(5)以更彈性的方式調適自己的社會角色
(6)安排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。
不同的發展任務要完成,就引發了學習的動力,老人能夠透過
學習來協助自己完成發展任務,成功的面對生理、心理老化後所
帶來的變化。
老年社會學是一門新的社會科學,是老年學的一部分。
世界各國目前正面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。因此,老人的社會適應
問題以及老人照顧的問題皆受到世界各國的密切注意與關懷,
對老人的研究已成為一種顯學。這種趨勢在台灣亦是明顯的發展。
老年社會學介紹有關老年學的理論概念,同時亦將老人的社會生
活,從不同的層面來描述。不斷增多的老年人口必需多加關注。如
老人長而空閒的生涯應如何來規劃?
老人是否能夠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?
是否能夠妥善的處理代間的差異?
是否能夠成功的老化?
故在終身教育的體系裡,在教育行政工作上,宜建構:
以高齡者的需求出發,進行專業的研討、計劃、推展和實踐
的老人教育,以落實對老人真正的關心。